长此以往,竹山无竹:——退休老书记吴金荣呼吁:严禁挖冬笋、挖“当年笋”,加强毛竹加工业招商引资
【乡村振兴】发布时间:2024-09-19 点击数:161
吴金荣,今年实龄78岁,退休前曾任宿松县北浴乡乡长、党委副书记、柳坪乡书记,人大主任,网名“竹君”,一直关注毛竹产业发展和山区农户增收。从2021去年起,他反复呼吁:由于多年来一直没有禁止挖冬笋、挖“当年笋”,山区毛竹林繁殖能力下降,长此以往,“竹山无竹”。 一、近年来毛竹市场基本消失,农民对毛竹林地重视程度急剧下降。
毛竹,曾经作为建筑工地脚手架的主要材料,也是斗笠、裱纸、蒸笼、晒框、提篮、箩筐、竹垫等产品的原材料。由于:①建筑业逐渐改为钢筋脚手架,斗笠、裱纸、蒸笼等产品销量日渐萎缩,毛竹售价逐渐降低;②大量农民外出务工,乡村土灶烧柴减少,竹山灌木丛生,砍伐毛竹越来越难;③山区缺乏毛竹精深加工企业,导致毛竹市场基本消失,农民对毛竹林地的重视程度急剧下降。
二、挖冬笋、挖“当年笋”,严重破坏竹林可持续发展。 毛竹繁殖分“大小年”,“大年”叫“当年”,“小年”叫“花年”。自古以来,“当年”不准挖笋,全部长大成林;“花年”也只允许挖春笋;无论“大年”“小年”,都不准挖冬笋。因为挖“当年笋”,造成竹林“翻峦”,繁殖能力下降。而挖冬笋是“顺根挖笋”,遇到竹根当道,全部斩断,类似于“杀鸡取蛋”“焚林而猎”,严重破坏竹林繁殖能力。缺乏“新生竹”,竹林逐年稀疏,细瘦,最终“竹林无竹”。 三、招“竹商”,引“竹智”,发展毛竹加工业,带动农民增收。 毛竹生命力强,是极好的植被,对固定风沙、净化空气、为实现“碳达峰”“碳中和”起到重要作用。毛竹纤维细密,有很强的韧劲。好的毛竹,可以用刀细分到8层以上,可以压制成最耐用的饭盒、包装箱、竹地板、竹装饰板,编制竹质工艺品。像宿松、太湖、岳西等山区,动辄万亩、数万亩竹林,是一笔巨大的财富。抓好毛竹产业,是带动山区农民增收,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。关键是严禁挖冬笋、挖“当年笋”,招“竹商”,引“竹智”,办“竹企”,深度开发竹产品。这样,毛竹价格自然上升,农民随之重视毛竹,毛竹产业就可以持续发展。 四、采用建设冬笋专用竹林,多施肥,隔年采挖的方式获得冬笋。 冬笋是一样美味,不能没有。可以建设冬笋专用林,选择较为平坦、向阳的毛竹林地,施餅类肥料,覆稻草、隔年采挖一次,满足人们生活需要。但是,我们不能为了吃冬笋,就反对一般竹林严禁采挖冬笋,就像不能为了吃鱼,就反对长江十年禁渔一样。 五、建议把保护竹林可持续发展纳入“林长制”管理范围。
安徽省率先推行“林长制”,实现了林业健康、快速发展。但由于毛竹林繁殖能力退化是一个渐变过程,难以觉察,卫星监控也难以发现,也就难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。但“退化”已经开始,并且一年比一年严重,再不治理,积重难返;一旦病入膏肓,再来挽救,所投入的人力物力,将是一个难以估量的数字!见微知著,防微杜渐,正是时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