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过老历年,我就77了,所以对敬老院的事情颇为关注。网络上敬老院虐待老人的文章、图片、视频不少,看到护工们用被子把老人蒙住,用脚踢,用拳打,触目惊心,不寒而栗。
我堂兄住在柳坪敬老院。听他讲,他在那里的生活,不说很好,但是还从来没有遭遇护工虐待。他说,他是五保户,政府每月发给他们740元补贴,全部准时转账到柳坪敬老院的账户上,敬老院负责他们的生活,每月发给他们50元钱零用,过生日发30元,住院享受政府补助,不足的那些医疗费,由敬老院兜底报销。我计算了一下,敬老院每年发给他们的钱共计630元,按照每天早餐5元,中、晚餐合计30元,全年伙食费12775元,每年敬老院为每位老人的开支不少于13405元(不含医疗兜底、照明、用水、取暖等日常开支)。政府补贴全年合计为8880元,那敬老院每人每年资金缺口至少为4225元。这笔钱从哪里来?堂兄的话,有些难以置信。
昨天,我去柳坪敬老院,要亲眼看一看。
来到敬老院大门口,看门的是一位熟悉的老人,他辈分虽比我低,年龄却比我大(80多岁了),我喊他仲鳌哥。十几年不见,他认不出我,听我喊,才想起来。他气色很好,精神亦佳。几个老人在门口晒太阳,气色都很好,笑眯眯地看着陌生的我。
这是一个小院,大门朝南,北边、南边和西边是3栋小楼,东边是一块菜地,干枯了的丝瓜藤蔓,挂在拉起的绳索上,有几畦青菜,剩下的地块都栽着茶苗。我忽然想起,堂兄曾说愿意劳动的老人,可以在这块菜地种丝瓜冬瓜之类,摘下来后,卖给敬老院食堂,价格比市场价略低。
北边的楼房主要是宿舍,里面有一个老人活动中心;西侧的楼房是办公楼、一层有微型消防站、男女浴室、开水间、餐厅、餐厅里有电视、音响。南侧的楼房我没上去,应该也是宿舍。院子里的道路都用混凝土硬化,道路两旁有绿植。
我找到院长。敬老院有两位院长,院长吴泽虎,副院长是前任院长,叫吴尔文,都认识我。他们告诉我:敬老院2008年开始建设,2010年竣工。建设的时候,除财政投入外,县民生办、五里乡政府、柳坪供电所、二郎派出所、二郎国土所、柳坪初中、柳坪中心小学、柳坪卫生院、农合行柳坪支行,柳坪乡7个行政村和部分村民,都捐了款;捐款最多的是民营企业信诺捷科、万方矿业以及民营企业家吴春华。
敬老院集体供养的都是五保户,每年的老人有少许变动,维持在30多人。这样看来,每年的资金缺口有十几万。这些钱从哪里来?院长介绍,十几年来,除乡政府解决一部分资金外,社会捐助累计已达80多万元,其中南京市安庆商会会长吴江顺先生,1人捐款30多万元。
敬老院里也有护工,负责煮饭烧菜,洗被洗衣,与老人相处和睦,从来没有虐待老人的情况发生。
我的感触良多。第一,把五保户集中起来赡养,这个办法远远优于让他们孤独地分散在家里居住;第二,养老院还是政府办的较为靠谱;第三,仅靠每月740元财政补贴,公办养老院很难持续运营,除了广泛赢得社会支持外,适当提高五保户财政补贴,十分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