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39万斤稻谷来自哪里?高科技开启良渚文化部分密码

【文化之旅】发布时间:2024-11-23 点击数:272

       近年,考古学家在良渚古城遗址发现两大片炭化稻谷堆积,经过测算超过了 39 万斤。于是,考古队员在古城遗址内外进行稻田钻探和调查,但至今没有发现古代水稻田遗迹。这39万斤稻谷来自哪里?

       这时,科学走进了考古

      (1)考古队员对古城河道出土的人骨进行碳、氮稳定同位素分析,发现良渚古城人大部分食用稻米类C3植物,若干个体食用小米类C4植物。氧同位素分析表明,后者可能来自于中原或更远的地区。

      (2)考古队员对池中寺粮仓碳化稻米进行DNA分析,发现这些碳化稻米可以分为6组。暗示我们,稻米来源于不同的产地。

      (3)考古队员对古城出土的猪骨进行锶同位素分析,分析结果显示,这些猪骨包括3处来源,其中一处可能远到今天的嘉兴地区。

      (4)考古队员对古城出土的人骨进行DNA检测,得出的结论是:古城河道内3个样本,两个属于本地域常见,一个和山东大汶口人接近。说明良渚古城的居民来自不同地域。

       以上研究告诉我们,良渚古城是一个粮食、肉食等资源几乎完全依赖外部输入、人口跨文化区汇集的超大型城市。城里有贵族、高端手工业者,但是没有基层的农业、养殖业生产者。当时整个社会生产的粮食已经较为丰富,可以养活一定数量的非农业人口,因此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,从另一角度推动了社会发展。

(材料来自潮新闻客户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