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四大书院之一:白鹿洞书院 (作者:吴晓阳)

【文化之旅】发布时间:2024-09-10 点击数:209

       白鹿洞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。唐代著名诗人、官员李渤曾在这一带读书,养有白鹿一只,外出走访与游览时,白鹿相随,世人称之为“白鹿先生”。唐穆宗时,因得罪权贵被贬,于长庆元年(公元821年)任江州(今九江)刺史。白鹿洞离江州很近,李渤重游此处,修葺宅舍,增建台榭,广植树木花草。因此处三山环合,若从高处俯瞰,状如山洞,故被称为“白鹿洞”。至于今天的“白鹿洞”,乃后来之好事者所建。

       南唐升元年间(公元937-943年),有人在此建立“庐山国学”;宋初扩建为书院,并正式定名为“白鹿洞书院”,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完备的书院,与岳麓书院、应天书院、嵩阳书院,合称为"中国四大书院",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       中国古代的书院不是普通学校,进院学习的都是有一定文化功底的成年人,所以,“书院”约莫相当于今天的“研究生院”,不是今天的一般本科院校所能比拟。上文所称“四大书院”,应该能与北大、清华的研究生院比肩。

       在白鹿洞书院的修复扩建上,宋代朱熹有莫大功劳。北宋末年,书院毁于兵火,南宋淳熙六年(公元1179年),朱熹出任南康太守,重建书院建筑,充实图书,亲临讲学,广延名师,宋时著名的哲学家陆九渊、王守仁等都曾在此讲学;朱熹还奏请皇帝赐额御书,于是书院的名声大振。此后书院几经兴废,现存建筑多是清朝道光年间(公元1821—1850年)所重建。

       书院大门在书院之西。走进大门,左边一字排开的是五大院落,从西往东,依次为先贤书院、棂星门院、白鹿洞书院、紫阳书院、延宾馆。占地面积近3000亩,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。院落多为石木或砖木结构,交叉有序,亭台楼阁,古朴端正,颇具清雅淡泊之气。院落里有礼圣殿、朱子祠、御书阁、明伦堂、白鹿洞(后人所建)、思贤台等建筑,人物雕像、碑刻楹联随处可见。五大院落均坐北朝南,从《白鹿洞书院示意图》看,依山而建,前端略低,后端略高,有如数把躺椅。后屏山在其北,左翼山在其西,卓尔山在其南;门前小河名为“贯道溪”,应该出自孔子《论语》“吾道一以贯之”句。小路跨溪,通往南山。院中多古树,整洁清幽。

       游览白鹿洞书院,春末到秋季为宜。整个游览约需1天时间,可先参观书院,再到卓尔山走走看看。白鹿洞书院售票验票处在距大门约150余米的山坡上,门票不贵,全票40元,儿童半票,70岁以上的凭身份证免票。车辆可以直接驶入,然后停放在大门外的小广场;小广场停不下,也可以停放在路边。检票处外,有一个挖机挖出的平坦,估计是准备修建停车场。院内与院外各有公共洗手间1处,很人性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