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说:汉字是世界上最神奇、最富表现力的文字。
陪同安徽至德传统文化研究院秘书长到安庆市宜秀区三横乡虎头村,看到吴氏祠堂院子大门门头上四个大字,琢磨半天,也没认出。
您试试能不能认出来。
我认不出来,只能请出书写这四个大字的吴永清先生。
吴永清说:“青气”为“天”,“万丈”为“长”,“山水土”为“地”,“多年”为“久”。合在一起,就是“天长地久”。
听了他的解释,顿时有豁然开朗之感。
但是,是原本就有这四个字,还是他自己的独创?一时之间,没有追问。
不过听他的解释,我忽然想到“六书”。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,归纳成六种类型,就是“象形”“指事”“会意”“形声”“转注”“假借”,总称六书。
东汉文字学大师许慎说:“象形者,画成其物,随体诘诎,日月是也;指事者,视而可识,察而见意,上下是也;会意者,比类合谊,以见指撝,武信是也;形声者,以事为名,取譬相成,江河是也;转注者,建类一首,同意相受,考老是也;假借者,本无其字,依声托事,令长是也。”
抛开其他5种,只说“会意”。
会意,简单一点说,就是两个以上的字合在一起,表达一个新的意义,像“武”“信”二字。“武”字是由“止”和“戈”组成的,“止戈”要用武力,所以“止戈”二字合在一起,就表示“武”的意义;“信”字是由“人”和“言”组成的,“人言”为“信”,说真话,说话算话,所以“人言”合在一起,就表示新的意义“信”(诚信)。
再举二例。像“炙”,许慎《说文解字》:“从肉,在火上”,本义就是“烤”或者“烤肉”。像“莫”,上下都是“草”,太阳在中间,这是日在草中,表示“傍晚之时”。后来,“莫”被人们借去表示“不”(《诗经·硕鼠》:“硕鼠硕鼠,莫我肯顾。”翻译出来,就是大老鼠啊大老鼠,一点儿不肯考虑我。)而另外造了一个字“暮”来表示“傍晚”。如“日暮乡关何处是,烟波江上使人愁”。 “
吴永清的“天长地久”四字,不正是六书的“会意”吗?!“青气”为“天”,“万丈”为“长”,“山水土”为“地”,“多年”为“久”。不过我想,为什么不用“千年”表示“久”?正好跟“万丈”相对呢。
吴永清说,他没读几年书,不知是真是假。如果看他写的字,绝对不是仅仅读了几年书这么简单。他书法很好。在这家吴氏祠堂里,还有他写的字:
小篆“龙山托迹延陵远,凤水流踪世泽长。”
小伙子不是“书协会员”,但我觉得,他笔下的字,比某些“书协会员”写的还要好。
民间有多少奇人异士?
可惜我们没有发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