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1年,李振声出生于山东淄博,上世纪40年代初的大饥荒,使他深切体会到粮食的珍贵,立志要让中国人吃饱饭。
1951年从山东农学院毕业后,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实验馆,1956年,响应国家“支援大西北”的号召,奔赴陕西杨凌工作。当时,小麦条锈病在我国黄河流域肆虐,李振声将牧草与小麦杂交,经过20多年攻关,李振声团队培育出“小偃”系列高产、抗病、优质新品种,截至2003年累计推广3亿多亩,增产小麦逾150亿斤。他还创建了蓝粒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,大幅提升了育种效率。1987年6月,我国粮食产量已出现连续3年的徘徊不前,李振声提出黄淮海中低产田治理方案,工程实施6年,为我国增粮504.8亿斤。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。2013年“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”正式启动,实现环渤海地区5年增粮200多亿斤。2020年,年近90岁的李振声提出建设“滨海草带”的设想,以确保我国饲料粮安全。李振声说:国家培养了我,我应该向国家做出回报。
2024年,李振声荣膺“共和国勋章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