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的学习方法
【百家文化】发布时间:2024-10-08 点击数:316
孔子曾向师襄子学习弹琴,他学习弹琴的方法真的值得我们好好研究。 孔子学的就是一首乐曲,一开始连续学了十天,仍在重复已学的内容。 但孔子说:“我已经熟习曲子,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。” 过了一段时间,师襄子听了孔子的演奏,说:“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,可以继续往下学了。” 又过了一段时间,师襄子说,“已经领悟了乐曲中的思想,可以继续往下学了。” 又学了一段时间,孔子默然沉思,心旷神怡,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。终于从乐曲中了解到乐曲的作者。他说:“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,那人皮肤深黑,体形颀长,目光深邃,眺望四方,如同统率天下,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!” 师襄子本来是教孔子弹琴的老师,但他也不是十分清楚这首乐曲的作者。听了孔子的话,师襄子离开坐席,再拜孔子,说: 孔子学习这首乐曲,分为四个阶段:一是熟悉曲子,二是掌握演奏技巧,三是领悟乐曲表达的感情,四是了解乐曲作者的思想境界。算是把这首乐曲练熟了,钻透了。 联系孔子“读易,韦编三绝”。他学《易》,也像学琴一样,反反复复地翻阅,编系竹简的熟牛皮绳子都断了多次。他三十五岁时到齐国,与齐国太师谈论音乐,听到《韶》的乐曲,就学习《韶》乐,陶醉得居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,齐国人都称赞孔子。他曾经感慨地说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 孔子的学习方法,就是不断反复,深入钻研,温故知新,一直到练熟、钻透。 我想,今天的学生,如果能像孔子那样,放弃浮躁,反复体味,成绩的提高肯定指日可待。
我又想,今天的老师,如果不把知识讲得那么面面俱到,而留下一部分,让学生自己去仔细体味,不但自己轻松,学生的收获也非老师所能想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