宗谱——中国最大的史书 (作者:吴晓阳)

【宗谱研究】发布时间:2024-10-05 点击数:285
       我国代有史书,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 “二十四史”,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、《三国志》就是“二十四史”中的前四史。“二十四史”都是“正史”,记载的无非帝王将相、行业精英,涉及面十分有限。

       把全中国的历朝历代的人都包含进去的,唯有宗谱。
       宗谱是我国最大的史书。它记载了每一个人的先祖世系,回答了 “您从哪里来” 的问题;记载了每一个人后裔居住何方,回答了 “您往哪里去”;记载每一个人的生卒年月,有何“功名”,任何官职,回答了“您一生做了什么”;又记载您的墓地位置朝向,明确了“您的最后归宿”。它不排斥任何一个人,哪怕刚刚出生便即夭折;哪怕做贼、判刑、坐牢、砍头,凌迟处死,五马分尸。尽管对多数人的介绍都极为简短,但到底留下了虽然简短,但却是万分难得的一笔。
       俗话说:“人过留名,雁过留声。”如果没有宗谱,您注定要淹没在滚滚滔滔的历史长河中,像一颗泡沫,一滴浪花,转瞬即逝,无法寻找。

       宗谱让我们每一个人在历史的年轮里留下印痕,并且永久地留存下去。

       即使今天记载方式发达,也难保载体不被遗失,毁灭。宗谱却由族里专人保管,代代相传。除了战乱,除了水灾、火灾,它就一定能长久留存下去。而且今后的载体会越来越多,越来越先进,留传的保险系数越来越大。可以预言,只要人类不去硬性规定毁灭宗谱,宗谱就一定留传永久。
       一般说来,宗谱是百姓的历史,从历史的角度看,“那是我们的唯一”。名垂青史,不是任何人都能享受的待遇。正统史书的容量永远有限,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包含进去。
       伟人也并不排斥宗谱,从政治的角度看,载入宗谱,也是伟人融入百姓的一条途径。不管您走到何种高度,您最终都会回到百姓中间;不管您走到天涯海角,对您感情最深的群体中,肯定包括族众里的绝大多数。

       毛泽东是真正的一代伟人。他在天安门城楼上,向全世界宣告: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!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!” 何等豪迈!但就在这一天之后不久,他让族人把自己的第一任妻子罗一秀写进了族谱;因为罗一秀21岁就已经去世,没有留下任何子嗣,毛主席又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她,让她 “后继有人”。

       无视宗谱者不一定伟大;给宗谱保留一份敬意的,并不渺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