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喜文
宿松真公宗支《岭股松滋坊合修新序》:“谱者,普也。普载先人坵墓,普叙历代分迁,普彰祖考德行,普戒子孙游逸,普述一本散为万殊,普罗万殊发于一本者也。”
文中一连使用6个 “普”字,领起6个短句,强调记载先人坵墓、历代分迁、祖考德行、世代繁衍,严禁子孙游逸,各方面都必须周到全面。而所谓“周到全面”,就是不漏一位先祖。民间俗传,修谱之时,哪怕是漏记一位先祖,那位先祖也会来谱堂显灵。
对于宿松真公宗支《合修新序》,我早在2012年以前就已读到,当时也没有细想,以为用 “普” 释 “谱”,只是作者为说明观点独创的一种说法。今天翻阅旧谱,又一次读到,方才引起注意。查考发现,“谱者,普也”,是有出处的。
“谱者,普也”,源自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书记》。
刘勰在《书记》一文中,收集并解释了古今朝野使用的各种叙事抒情文体:“夫书记广大,衣被事体,笔札杂名,古今多品。是以总领黎庶,则有谱籍簿录;医历星筮,则有方术占式;申宪述兵,则有律令法制;朝市征信,则有符契券疏;百官询事,则有关刺解牒;万民达志,则有状列辞谚:并述理于心,著言于翰,虽艺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务也。”
在这些文章品类中,“谱”列第一。刘勰云:“故谓谱者,普也。注序世统,事资周普,郑氏谱《诗》(此处指《诗谱》),盖取乎此。” 翻译为白话文为:
所以说,谱,就是普的意思。编排代代相承的世系,纪事重在全面普遍,郑玄为《诗经》作《诗谱》,大概就是取此含义。(“序”有叙述排列之意。《易·乾卦·释文》资,取也。)
现实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点。所有的姓氏宗谱,都涵盖家族的每一位先祖、直至每一位成员。未能涵盖每一位先祖的,可以命名为 “谱纲”、“家乘”、“家典” 等等,以与 “宗谱” “家谱” 相区别。《中华吴氏大统宗谱》,以 “宗谱” 名书,实有 “书名大而内容小” 的缺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