曰:若圣人,德与天地同其高厚,名与日月同其光明,文与山川同其悠久。故禄位之封于朝廷,功业之载于青史,福祚之饗于宗庙,子孙之保于万世也。
洪惟周之泰伯,其圣矣乎!三让而保其家国之有天下八百余年。上王其祖宗,下侯其子孙,圣德圣功为何如哉!当商之际,拯生灵于涂炭之中,星斗得文武而整肃,山海得文武而清宁,泰伯之功不无在焉。永兴戊午岁,豹恭膺皇命来守吴郡,敕建泰伯庙于阊门外,访子孙正脉源流主祀。泰伯四十一世孙如胜,以家藏世系进奏,帝览而制曰:“贤哉吴泰伯,庆泽弥流长。”遂命太尉黄琼等,议如胜次子允承为奉祀侯,永主庙祀。如胜思祖庙告成而宗谱尚阙,于是纂集之而命序于余。余按谱牒,由泰伯仲雍四传而周章受封显姓,以吴承姬,十五传而季札,复以逊国封于延陵,自后为王、为公、为侯、为相、为将帅、为郡牧者,不啻数百人。泰伯之庆泽流长,岂不与天地日月山川同其高厚,光明悠久哉!吴氏子孙登名是谱者,当知前列名裔之重,可不兢兢业业慎行修身,思之曰:一言之玷,玷吾先圣之德也;一行之乖,乖吾先圣之泽也。庶不负斯谱之传家也。
是为序。
东汉永兴二年三月 吴郡太守糜豹序
(东汉永兴二年第一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