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

2024-09

集体经济、集体意识与乡村振兴 (作者:尤喜文)

现在农民的集体意识,日渐淡泊。政府要脱贫攻坚,村里要发展经济,农民都不怎么关心。所以,有人说,我们目前的乡村振兴,都是政府在努力,干部在出力,农民并没有真正动起来。与此形成对比的,是家族要做祖堂、做祠堂,农民反而十分热心,捐款1万,2万,5万,10万,毫不吝惜。农民认为,做祖堂,做祠堂,这是家族集体的事情,与每一个家族成员有关,...

20

2024-09

乡村振兴系列谈之二——“钱”的问题

在政府政策支持的前提下,把在城市创业成功的农民请回家乡二次创业,引导务工农民立足农村联合创业,吸引金融、地产等资本投资农村、投资农业,多管齐下,一定能够解决乡村振兴中“钱”的问题。

19

2024-09

长此以往,竹山无竹:——退休老书记吴金荣呼吁:严禁挖冬笋、挖“当年笋”,加强毛竹加工业招商引资

吴金荣,今年实龄78岁,退休前曾任宿松县北浴乡乡长、党委副书记、柳坪乡书记,人大主任,网名“竹君”,一直关注毛竹产业发展和山区农户增收。从2021去年起,他反复呼吁:由于多年来一直没有禁止挖冬笋、挖“当年笋”,山区毛竹林繁殖能力下降,长此以往,“竹山无竹”。

14

2024-09

给自己的人生准备一个收纳箱 (作者:尤喜文)

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。这种故事还将以不同的形式发生在每一位老人身上。在儿孙的眼里,老人的这些东西,已经毫无存在的意义;说得残酷一点,就是垃圾。没有人收拾这一摊垃圾。子孙不屑;自己已经撒手西去。一个老人,在大洋的这边去世了。儿孙都在彼岸,隔海为老人送终,隔海处理老人的遗产。生前居住的房屋里所有的东西,包括老人记载自己一生经历感受的日...

14

2024-09

太阳只有一个,阳光却各不相同

在马克思、恩格斯的著作中,是找不到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”一词的;但是,马克思主义中,却包含有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”思想的理论基础。辩证、联系、发展,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;它昭示我们,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,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的土地上,必将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,从而得到发展。这就是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”。

14

2024-09

“贫民学校,贵族最求”这个口号有没有问题?

华睿,《安徽日报》总编室资深记者、高级编辑、安徽“十佳新闻工作者”,一个睿智、热情、知识渊博、一直关注中国教育事业的人。2006年前后,他对民办学校宿松县阳光高中投以极大关注,曾两次来到“阳光”,为该校确立了“贫民学校,贵族追求”的办学方向。学校把“贫民学校,贵族追求”八个大字,用钢板制成标语,竖立在阳光高中教学主楼的楼顶。任何...

14

2024-09

天柱山——潜山市政府的大手笔

潜山市经营旅游的人,也很不简单。进入天柱山,不仅路好,沿途景色好,农家乐服务态度好,而且居民热情,一片祥和。即使一盆花,一棵草,都精心安排。我在三祖寺,就看到两种极不容易看到的植物,一是“曼陀罗花”,一是“佛手果”。

14

2024-09

黑鸡鶜,灶里偎,客人来了外一飞…… (作者:尤喜文)

宿松有首儿歌:“黑鸡鶜,灶里偎,客人来了外一飞!”翻译成大众话是:黑色的母鸡呀,紧缩着身子,趴在灶膛里。客人来了,立即一下子飞了出来。这很像个谜语。黑鸡鶜指的是“煨罐”,黑颜色,尖嘴单耳,像个黑色的母鸡紧缩着身躯。过去农民摘点老茶叶,焙干了,存起来,俗称“老嘎婆坯”,每天抓点放进煨罐,加上水。然后在灶前的柴堆下扒些柴屑,铲进灶膛...

14

2024-09

东方瑰宝,世界“非遗”——宣纸 (作者:尤喜文)

宣纸的最大优势是耐留存。根据老化实验,一般纸张几十年之后就纤维断裂碳化,到一定的年限就降解消失;而宣纸到1050年后其纤维结构仍无任何变化,还能继续使用。隋代展子虔《游春图》、唐代韩混《五牛图》、宋代张即之《华严经写经册》,所用纸张都是宣纸,至今保存完好。刘海粟称宣纸...

12

2024-09

我站在黄河岸上 (作者:晓阳)

弟弟晓明出生在新疆石河子,上世纪六十年代,跟随父亲从新疆援建宁夏,以后一直在银川工作。我们一起驱车来到离银川市不远的黄河边上,找到一个可以零距离接近黄河的地段。蹲在岸边,我把手伸进黄河,抚摸着这与我们的皮肤有着相同颜色的水。激情,在我心里翻腾,我的游泳水平太低,否则,我就要跳进黄河,扑进这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怀抱,好好体味母亲河的博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