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,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
-
2013年11月,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曲阜考察,在孔子研究院,他仔细翻看《孔子家语通解》《论语诠解》;一年后,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,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。
2024-10
- “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”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卓元
-
张卓元,男,汉族,1933年7月16日出生于广东梅县,客家人,中国共产党党员,中国当代经济学家,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,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,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。1987年,与刘国光等人提出“稳中求进”改革思路。1993年开始把研究重点放在国有企业改革上。1995年开始接触国企改革问题。
2024-10
- 文化中国行:厚植文明根脉 文博游成国庆出行新时尚 (转载)
-
国庆假期,珍宝荟萃的博物馆、承载文明的古迹遗址,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大家欣赏文物,感悟历史,汲取中华文化滋养。在世界遗产地河南殷墟,历时一年全新打造的文化体验项目《再现·大邑商》,带领大家踏入大邑商土地,化身大邑商的一员,奔赴一场3000年前的盛会。
2024-10
- 孝子吴大中
-
湖北省罗田县河铺镇古人(一作“仁人”)墩村吴家塆,有吴氏孝子坟、吴氏孝子祠、吴氏孝子坊。其中的孝子,指的都是吴大中。吴大中生于宋理宗端平三年(元太宗八年,1237年),字时夫,号爱山。父亲吴季益,江西弋阳人,宋进士,曾先后在太湖、罗田、六安、安庆一带为官,封中宪大夫。吴季益曾奉文天祥之命,首建安徽金寨天堂寨,倚凭天堂寨招募人马,...
2024-10
- “避讳” (作者:尤喜文)
-
一般认为,“避讳”是一种语言现象:为了避开某种忌讳,不用常规语言表达,而改用另一种说法,就是“避讳”。“讳”,就是忌讳;“避”就是避开。例如亲人死了,忌讳说“死”,但又不能不告诉人家这一情况,就说“老了”“走了”;挽联上则写“驾鹤西去”“大璞归天”等等。
2024-10
- 从“井田制”到“初税亩”到“取消农业税” (作者:尤喜文)
-
一、农业税的产生:井田制。中国有句古语,“溥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”(语出《诗经·小雅·北山》)普天之下,都是王的土地;从陆地到海边,都是王的奴隶。说这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,也未尝不可;说是“土地王有制度”,更加贴切。既然“土地王有”,当然任“王”处置。据传,西周时期,王室把土地划分为一块一块,每块又划分为9小...
2024-10
- “吃饭”问题
-
自古以来,中国就是幅员辽阔、人口众多的大国。作为大国,“吃饭”问题,也就是让全国人吃饱肚子,就成为最大的“民生”问题。1....
2024-10
- “种松会” 的启示
-
何为“种松会”?它是太湖望天乡吴氏创立的一个家族组织。种松会的初衷,是从族人中筹集一笔资金,用于管蓄松林,防人偷砍。“种松会”就是“种好松树”的一个组织。办好“种松会”,最大的难处在于如何长期运营下去。从族人中筹集的资金有限,年复一年,筹集的资金花光,又重新筹集吗?所有从事家族公益事业的人都知道,再为“种松”集资,与第一次集资相...
2024-10
- 想起了陕甘宁边区的 “大生产运动”
-
1939年,国民党顽固派以种种方式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;加上频繁的反“扫荡”和严重的自然灾害,边区和各解放区经济发生极大困难。毛泽东说:“我们曾弄到几乎没有衣穿,没有油吃,没有纸,没有菜,战士们没有鞋袜,工作人员冬天没有被盖。”“怎么办?我看只有三个办法:第一是革命革不下去了,那就不革命了,大家解散回家。第二是不愿解散,又无...
2024-10
- 话说吴起
-
吴起的出身。吴起的先祖是吴氏哪一支,司马迁没说,只说吴起是卫国人。鲁国有人爆料:吴起年青时,家里很是有钱,吴起到处谋官,却不见成效,结果把家里钱财花光。不过从反面看,他应该阅历颇丰,受过不少冷眼。面对世人的讥笑,吴起没有从此一蹶不振,反是下定决心,誓为卿相。据说他奋起诛杀嘲笑他的30几人,然后出国谋仕。告别母亲时,向母亲起誓:“...
2024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