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顾生死,死而不已”的吴国使者 (作者:尤喜文)

【至德春秋】发布时间:2024-09-29 点击数:230

         偶翻《韩非子》,读到一则故事,全文如下:

 荆王伐吴,吴使沮卫、蹶融犒于荆师,而将军曰:"缚之,杀以"问之曰:"女来,卜乎?"答曰:卜。"卜吉乎?"曰:"吉。"荆人曰:"今荆将欲女衅鼓,其何也?"答曰:"是故其所以吉也。吴使臣来也,固视将军怒。将军怒,将深沟高垒;将军不怒,将懈怠。今也将军杀臣,则吴必警守矣。且国之卜,非为一臣卜。夫杀一臣而存一国,其不言吉,何也?且死者无知,则以臣衅鼓无益也;死者有知也,臣当战之时,臣使鼓不鸣。"荆人因不杀也。

   翻译如下:

 楚王出兵攻打吴国,吴王派遣沮卫、蹶融犒劳楚军(表示吴国已经知道楚国出兵意欲攻打吴国)。楚国领兵将领下令:“绑起来,杀了他们衅鼓!”(衅鼓:先秦出兵时以羊血涂抹战鼓,以期战争胜利。此处则要以人血衅鼓。)并且阴阳怪气地问吴国使者:

“你们出发的时候,占卜了吗?”使者回答:占卜过了。”

占卜的结果吉利吗?吉利。

楚国人问:现在我们就要杀了你们衅鼓,还说什么吉利?”

使者回答:这正是占卜吉利的原因啊。吴王派我们来,本来就是来看看楚国将领的态度。如果将领大怒,我国就将深挖壕沟,高筑壁垒;如果将领态度平和,我国就可以稍微松懈。现在将军杀我二人,吴国必定加强警惕,严加防守。且吴国占卜,并非为我二人的安危,而是为了国家大计。杀我二人而保全整个国家,不是吉兆,又是什么!再说,人死了如果无知无觉,那么用我们衅鼓,对你们毫无益处;人死了如果灵魂仍在,我们必将在吴楚开战之时,让你们的战鼓毫无声息!楚国将领听了,于是没有杀死吴国使者。

       从这则小故事,我们一方面看到了沮卫、蹶融的机智,另一方面我们更可以从中看到吴国人民的爱国之情。出使敌营,这本来就需要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;面对敌方将领的威胁,还能面不改色,表示即便死了,灵魂也要与吴国的军队一起战斗!一句“死者有知也,臣当战之时,臣使鼓不鸣”,更是表达出对祖国竭尽忠诚、不顾一切的决心。诸葛亮说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;吴国的使者,则可谓“不顾生死,死而不已”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