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良吴祯兄弟,元末明初定远人。
明朝称“定远”的地方有四处:一是今陕西省镇巴县,东汉就称“定远城”;二是今四川省武胜县,元朝称为“武胜”,明朝和清朝改称“定远”;三是今云南省牟定县,元代起就称“定远”;四是安徽省的定远,汉代地名“东城”,南北朝时改称“定远”,隋朝改为“临濠”,唐朝又复称“定远”,明清时仍称“定远县”,属凤阳府管辖。朱元璋系凤阳人,《明史·吴良传》说:吴良吴祯“从太祖起濠梁”,足见吴良吴祯兄弟为安徽定远人。
吴良、吴祯,“俱以勇略闻”。兄弟俩不但勇武,且有谋略。吴良擅长潜入水中侦察敌情,吴祯擅长化妆易容,潜入敌营刺探。在对抗元军、击败张士诚、陈友谅的战役中,兄弟俩多出奇计,屡建战功,深得朱元璋信任。朱元璋对吴良的军事才能高度赞赏,曾说:“良,今之吴起也!” 又称吴良 “功甚大”,赠江国公,死后谥号“襄烈”;吴祯死后则追封海国公,谥号“襄毅”。兄弟俩都画像供奉于明代“功臣庙”。
据《明史·列传第十九·吴祯》载,"(洪武)七年,海上有警,(吴祯)复充总兵官,同都督佥事于显总江阴四卫舟师出捕倭。至琉球大洋,获其兵船,献俘京师。自是常往来海道,总理军务数年,海上无寇。” 可见,吴祯曾担任总兵官,同于显(都督佥事)统率江阴四卫的水军出海搜捕倭寇,大军一直进发至琉球群岛近海,俘获倭寇兵船,并押解至京城。从此常年在海上巡航,总理海上军务多年,东海一带,再无水寇。比明朝名将戚继光的抗倭军事行动,整整早了160多年。
附:《明史·列传第十八·吴良》
《明史·列传第十九·吴祯》
吴祯,江国襄烈公良弟也。初名国宝,赐名祯。与良俱从太祖克滁、和,渡江克采石,从定集庆。下镇江、广德、常州、宣城、江阴,皆有功。又从常遇春自铜陵取池州,以舟师毁其北门,入城。敌舰百余至,复大败之,遂克池州。积功,由帐前都先锋累迁为天兴翼副元帅。以千人助良守江阴,数败吴兵,破士诚水寨,擒其骁将硃定。授英武卫亲军指挥使。又大破吴兵于浮子门。从大将军徐达帅马步舟师取湖州,勒奇兵出旧馆,大捷。湖州平,遂戍之。从围平江,破葑、胥二门,进佥大都督府事,抚平江。寻副征南将军汤和讨方国珍,乘潮入曹娥江,毁坝通道,出不意直抵军厩。国珍亡入海。追及之盘屿,合战,自申至戌,败之,尽获其战舰士卒辎重,国珍降。复自海道进取福州,围其西、南、水部三门,一鼓克之。
洪武元年,进兵破延平,擒陈友定。闽海悉平。还次昌国。会海寇劫兰秀山,剿平之。兼率府副使。寻为吴王左相兼佥大都督府事。二年,大将军平陕西还,祯与副将军冯胜驻庆阳。三年,讨平沂州答山贼。命为靖海将军,练军海上。其冬,封靖海侯,食禄千五百石,予世券。与秦、晋二王傅金朝兴、汪兴祖并专傅王,解都督府事。仇成戍辽阳,命祯总舟师数万,由登州饷之。海道险远,经理有方,兵食无乏。完城练卒,尽收辽海未附之地,降平章高家奴等。坐事谪定辽卫指挥使,寻召还。七年,海上有警,复充总兵官,同都督佥事于显总江阴四卫舟师出捕倭。至琉球大洋,获其兵船,献俘京师。自是常往来海道,总理军务数年,海上无寇。
十一年,奉诏出定辽,得疾,舆还京师。明年卒。追封海国公,谥襄毅,与良俱肖像功臣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