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柳氏起源
1、原出柳下惠。
周公旦(周文王第四子,周武王同母弟,因采邑在周地,故称“周公”)有子伯禽,是为鲁公;鲁公后裔无骇以父字“展”为氏,即展无骇。展无骇生子展禽,展禽为鲁国大夫,食邑地名为“柳下”。展禽夜宿郭门(外城为“郭”,郭门即外城之门),有女子前来借宿,展禽担心女子冻死,于是让女子坐在自己怀里,但一直到天亮,展禽始终没有非礼举动。这就是“坐怀不乱”的出处。展禽谥号为“惠”,史称“柳下惠”。柳下惠的后裔遂以“柳”为氏,尊柳下惠为开氏始祖。也可以说,柳氏是展氏的分支;展氏又是周公的后裔,因此柳氏也是姬姓的分支。
2、源出义帝心。
秦末农民起义,项梁等立楚怀王之孙心为首领,号为“义帝”,建都于柳地,义帝姓芈,其子孙有一部分以地名柳为氏。就是说,现在的柳姓中,有一部分源出芈姓。
二、河东郡
柳氏源出周公,所以早期活跃在今天的河南北部、山东西部一带。公元前256年,鲁国被楚国所灭,今天的山西境内黄河以东地区成为柳氏新的聚居地。此地古称“河东”,秦始皇时置河东郡。很长一段时期,柳氏活跃于河东,出了很多名人。“河东”遂成为柳氏郡望。唐宋八大散文家柳宗元,字子厚,祖籍河东郡,世称“柳河东”。可见,河东,在柳氏繁衍发展史上地位十分重要。
三、柳氏名人
柳氏名人辈出。文有柳宗元,书有柳公权,兵推柳元景,艺推柳敬亭。
1、柳宗元(773-819)。出生于京城长安,20岁中进士,25岁登博学鸿词科,授集贤殿正字。为朝官时积极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,革新失败后贬为邵州刺史,加贬永州司马。回京后又出为柳州刺史。一生政绩卓著,卒于任所,时年46岁。
柳宗元擅诗文。主张文以明道,当有益于世。其在永州时,作《永州八记》,开篇曰:“自余为僇人,居是州,恒惴慄。时隙也,则施施而行,漫漫而游。日与其徒上高山,入深林,穷回溪,幽泉怪石,无远不到。到则披草而坐,倾壶而醉;醉则更相枕以卧,卧而梦。意有所极,梦亦同趣。觉而起,起而归。”其在柳州刺史任上,曾作《种柳戏题》,有“柳州柳刺史,种柳柳江边”之句,两篇文章都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思想情绪。其《捕蛇者说》感慨“苛政猛于虎”,《蝜蝂传》讥刺贪财者之愚,《断刑论》则从司法制度的角度,表达要求变革的政治主张。唐代刘禹锡耗费二十余年,辑录柳宗元600余篇诗文,成《柳河东集》。
2、柳公权(778-865),唐朝京兆人,二十九岁中进士,历仕七朝,官至太子太师。柳公权为书法大师,与颜真卿并称“颜柳”。其书法结字严谨,笔画遒劲,楷书笔力劲秀,行书气势磅礴。由于他被皇帝封为“河东郡公”,所以也被称为“柳河东”。
3、柳元景。河东解县(今山东省临猗西南)人,南北朝时刘宋名将。自幼擅长骑马射箭,多次随父亲讨伐北方少数民族,累积战场经历,以勇猛著称。荆州刺史谢晦、雍州刺史刘道产都邀其效力,未果。恰好荆州刺史江夏王刘义恭征召,柳元景应召为刘义恭部下,任中军将军,迁殿中将军、司空行参军、再迁司徒太尉城局参军,深得宋文帝刘义隆赞许。
4、柳敬亭。生卒不详,原名曹逢春,十五岁因犯法亡命盱眙,改名柳敬亭,人称“柳麻子”。十八岁学说书,技艺精湛。因至南京秦淮河“长吟阁”说书,声名远扬。清崇祯二年(1692年)定居南京,与东林、复社人士多有交往,被名将左良玉引为知己,曾至军营劝说左良玉抗清。明亡,清廷厉行“剃发令”,留头不留发,留发不留头,柳敬亭以说书艺人表演古人时须有长发,不改明朝衣冠。晚年穷困凄凉,死后葬于苏州。有遗作《柳下说书》,收录他说书底本100余篇。(附录明人张岱小品文《柳敬亭说书》)
柳敬亭说书 张岱
南京柳麻子,黧黑,满面疤癗,悠悠忽忽,土木形骸。善说书。一日说书一回,定价一两。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,常不得空。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,王月生、柳麻子是也。
余听其说《景阳冈武松打虎》白文,与本传大异。其描写刻画,微入毫发,然又找截干净,并不唠叨。□声如巨钟,说至筋节处,叱咤叫喊,汹汹崩屋。武松到店沽酒,店内无人,謈地一吼,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。闲中著色,细微至此。主人必屏息静坐,倾耳听之,彼方掉舌。稍见下人呫哔耳语,听者欠伸有倦色,辄不言。故不得强。每至丙夜,拭桌剪灯,素瓷静递,款款言之。其疾徐轻重,吞吐抑扬,入情入理,入筋入骨,摘世上说书之耳,而使之谛听,不怕其不齰舌死也。
柳麻貌奇丑,然其口角波俏,眼目流利,衣服恬静,直与王月生同其婉娈,故其行情正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