傅斯年,1896年3月26日岀生于山东聊城。
陈寅恪视他为挚友,感叹“天下英雄独使君”;胡适视他为最得意的弟子,称赞他“无论何处,都是一个道义力量”。他一生怼人无数,以“大炮”、“老虎”等雅号闻名天下。
有人赞他为中国历史上,最有学问、最有志气、最有血性和最有修养的知识分子典范。
曾有记载傅斯年在担任台大校长期间,台大和师范学院爆发学潮。当军警包围台大时,傅斯年态度极强硬,他警告总司令彭孟缉:
“我有一个请求,你今晚驱离学生时,不能流血,若有学生流血,我会跟你拼命!”
彭孟缉倚仗权势,一向不把别人放在眼里,但面对傅斯年的以死相搏,他被震住了,脱口而出道:“若有人流血,我便自杀!”结果,台大避免了一场惨剧的发生。
几十年后,台大师生在说起这次事件时,赞叹傅斯年,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。
1950年12月20日,傅斯年像往日一样,参加教育会议。席间,突然蹦出来一个参议员——郭国基,人称“郭大炮”。但与“傅大炮”的正直果敢不同,郭大炮是个无赖,最擅长挑事。他连番质问傅斯年台大经费的去处,惹得傅斯年大怒,两人争辩起来。傅斯年越说越激动,吼道:
“我们办学,应该先替学生解决困难,使他们先有安定的生活环境,然后再要求他们用心勤学。你们,能不能把学生当人看?”
话音刚落,傅斯年突然趔趄着晕倒在地,闭上了双眼。一代书生,一代知识分子的脊梁,就此与世长辞。
巴顿将军曾说:“一个士兵最好的归宿,是在最后一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。”
翻用一下:一个真正的的斗士,最高贵的死亡姿势,便是在斗争中站着倒下,为正义,宁鸣而死,不默而生。
傅斯年是学者、政治家、社会批评家以及学界领袖,他对近代学术体制的推动与建设,不可湮没,也不会湮没。而他所秉持的知识分子的人格,值得所有中国人肃然铭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