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得氏“秦谷”。
秦谷,古地名,是谷氏先祖居住地。
颛顼之孙皋陶(一说名大业,颛顼的外孙),辅佐尧和舜,担任司法长官,被尊为“中国司法鼻祖”。皋陶之子伯益,被舜帝任命为虞官,掌管山泽;助大禹治水,立下奇功,舜帝赐姓嬴。大禹去世之前,伯益被推举为禹的继位人。禹崩,其子启杀了伯益,自己继承帝位。伯益生子二,长子大廉,幼子若木。大廉的后裔中有中衍,中衍的玄孙中有中潏,中潏-蜚廉-恶来革-女防-旁皋-太几-大骆-非子,代次相传,至非子。西周时非子被封于秦地,并建立秦国,是秦国的第一代君王。因为非子最先居住的地方名“秦谷”,非子的后裔中有一支以地名为氏,称“谷”氏,并尊伯益为得氏始祖。其世次如后:
颛顼---皋陶-伯益-大廉---中衍---中潏-蜚廉-恶来革-女防-旁皋-太几-大骆-非子(---表示间隔不止一代)
二、其他得氏情况。
1、得氏“夹谷”。战国时期齐国的公子尾孙被封于夹谷,后代于是以国为氏,称为谷氏。2、改“郤”为“谷”。古代有郤姓。郤姓曾为晋国政要,如曾任晋国元帅的郤克。晋厉公七年,郤氏家族被晋厉公所灭,族人四散迁逃,有去掉“邑”偏旁改为谷氏者。3、“谷梁”氏、“谷那”氏减省为“谷”。
三、谷朗和谷府君之碑。
谷朗(218—272),字义先,耒阳人,少孤,侍奉继母甚孝。弱冠,任蜀吴右职守安阳长,改浏阳县令,迁都尉尚书,转广州都军校尉,拜五官郎中,迁大中正大夫。蜀吴建衡三年(271),交州叛吴,谷朗率部征讨有功,迁九真太守。凤凰元年卒,享年五十四岁。墓在耒阳市亮源乡,坐东朝西,周砌花岗石。墓前原有东谷府君谷朗祠,后坍塌。
谷朗碑原立于东谷府君祠内,该祠坍塌后移入蔡侯祠。1966年谷朗碑被搬走修水塘,断裂;1979年找回并修复,仍置蔡侯祠内。碑为青石制成,高176厘米,宽72厘米。碑额曰“吴故九真太守谷府君之碑”。碑文18行,隶书,每行24字,字径3.5厘米,无撰书人姓名。碑文如下:
府君讳朗,字义先,桂阳耒阳人。豫章府君之曾孙,公府君之孙,郎中君之子也。其先出自颛顼,益为舜虞,赐姓嬴氏,至于扉子(即上文“非子”),封于秦谷,因而氏焉。
君承洪原之清流,禀奕世之高素,履道思顺,德行纯备。三岁丧母,十一亡父,独与弟居,承奉继亲,和颜悦色,孝友温恭,曾闵之操,君其蹈焉。弱冠仕郡,历右职,守阳安长,淑问宣流,遂升王府,除郎中、尚书令史、郡中正,迁长沙浏阳令。播渥惠以育物,垂仁恩以布化。莅政未期,徵拜立忠都尉尚书郎,靖密枢机,名冠众僚。迁部广州督军校尉,正身率下,不畏强御。流清荡浊,万里肃齐。功成辞退,拜五官郎中,迁大中正。平衡清格,彝伦攸叙。于时交州窃邑叛国,戎车娄驾,干戈未戢。帝思俾乂,詶咨群司,佥以君任部南州,威恩素著,迁九真太守。
君禀明德,所历垂勋,宜延遐纪,光赞皇家。如何不永,春秋五十有四,凤凰元年四月乙未,寝疾而卒。呜呼哀哉!凡百君子,莫不嗟痛,乃立碑作颂,以显行绩。其词曰:
于铄府君,禀性元通。积行闺阈,九族睦雍。羽仪上京,德与云腾。入蹈丹墀,夙夜靖恭。出抚梨民,风移俗兴。名参豹产,勋齐往纵。当永黄耇,翼佐帝庸。昊天不吊,哲人其终。济济缙绅,靡瞻靡宗。勒兹玄石,永光无穷。
四、谷潮水君。
谷潮水,安徽庐州人,铜陵师专毕业生,终身执教于庐州某中学。好摄影,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。大雪不避,千里不辞。西疆之漫漫黄沙,黄山之云海日出,矿区之石道旧井,百姓之土屋绳枢,无不聚焦于谷君镜头之下。为方便留宿景点,购房车,独宿自爨,乐此而不疲者,二十余年。后染病,发尽落,仍时有作品闻于世。
谷君就读师专时,任班团支部书记,待人诚恳,为人随和,终日笑容,同学无不与之交善。予曾随其至庐江,游孔雀东南飞园,就餐于小饭馆,依稀昨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