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从哪里来——安徽吴氏的血脉之源 (转载自安徽省至德传统文化研究院公众号)
【至德春秋】发布时间:2024-09-09 点击数:201
太伯仲雍是中华吴氏——当然也是安徽吴氏的始祖。自太伯仲雍,可以一直上溯至姬周开姓始祖后稷(名 “弃”;后稷为帝喾高辛之子,帝喾高辛为黄帝第四代孙。从遗传基因看,安徽吴氏承继的是黄帝血脉,是真正的 “炎黄世胄,黄帝子孙”。

司马迁《史记》一开纪传体通史之先河,书中十二本纪、三十世家、七十列传、十表、八书,共计52万余字。《五帝本纪》列于“本纪”之首,黄帝排在“五帝”第一位,第四篇是《周本纪》;《吴太伯世家》则位列三十世家第一,吴氏族联中就有“世家第一,至德让三”一联。 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载:黄帝者,少典之子,姓公孙,名轩辕,号“有熊氏”,“生而神灵,弱而能言,幼而徇齐,长而敦敏,成而聪明。”时播百谷,有土德之瑞,故号黄帝(“金木水火土”的“土”对应颜色为“黄”)。黄帝居轩辕之丘,卒葬桥山。 黄帝崩,传位孙高阳,是为帝颛顼;颛顼崩,传位兄蟜极之子高辛,是为帝喾;帝喾生子挚、放勋、弃,传位放勋,是为帝尧。帝喾之子弃,幼时游戏,好种麻菽,及为成人,遂好耕农,民皆法则之。帝尧闻之,举弃为农师。帝舜封弃於邰,号曰后稷,别姓姬氏,是为姬姓开姓始祖。 后稷卒,子不窋立;不窋末年,夏政衰,不窋以失其官而饹(le,逃亡)戎狄之间。不窋卒,子鞠立。鞠卒,子公刘立。 公刘虽在戎狄之间,复脩(同“修”)后稷之业,务耕种,行地宜,自漆、沮度渭,取材用,行者有资,居者有畜(同“蓄”)积,民赖其庆。百姓怀之,多徙而保归焉。周道之兴自公刘始。 庆节卒,子皇仆立。皇仆卒,子差弗立。差弗卒,子毁隃立。毁隃卒,子公非立。公非卒,子高圉立。高圉卒,子亚圉立。亚圉卒,子公叔祖类立。公叔祖类卒,子古公亶父立,是为太王。 古公亶父复脩后稷、公刘之业,积德行义,国人皆戴之。薰育戎狄攻之,古公亶父不欲因战残民,乃与私属遂去(离开)豳,度漆、沮,逾梁山,止於岐下(指岐山之下)。豳人举国扶老携弱,尽复归古公於岐下。及他旁国闻古公仁,亦多归之。古公亶父重视教化,去戎狄之俗,营筑城郭室屋,改群居习俗,而邑别居之;作五官有司,建立政治体制。民皆歌乐之,颂其德。古公亶父目光深邃,思虑不凡,为周王国的发展乃至周天下的建立,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 据《中外历史年表》(翦伯赞主编,中华书局1961年2月新一版),黄帝生于公元前2550年,距今4574年。公元前1135年,帝乙即位,帝乙处殷二年,周人伐商。古公亶父去世时间当在周人伐商之前,距今在3159年以上。 年代久远,众说纷纭,从黄帝至古公亶父的世系说法亦有不同。另有版本如下:黄帝-玄嚣-蟜极-帝喾-弃-婺玺-叔望-不窋-鞠陶-公刘-庆节-皇仆-差弗-毁隃-公非-辟方-高圉-侯牟-亚圉-云都-太公-组绀-诸盩-公叔鉏-太王(古公亶父)。但自黄帝……帝喾……后稷弃……公刘……太王古公亶父,则为众所公认。这里不作考证。 太伯仲雍为古公亶父的长子和次子。太伯受封于吴,为吴氏开氏始祖;太伯无后,传位仲雍,仲雍为吴氏传世始祖。上述众所公认的传承,证明太伯仲雍确为黄帝的直系后代。安徽吴氏为太伯仲雍直系子孙,是黄帝直系后裔的一部分。(参见下页世系表)黄帝-古公亶父世系表
(据《史记·五帝本纪/周本纪》整理)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