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山上的一颗明珠 (作者:尤喜文)

【至德春秋】发布时间:2024-09-14 点击数:190

       安庆市太湖县北中镇玉珠畈,是吴氏应龙公支下后裔的聚居地。

       出太湖县城向西北方向,沿花亭湖水库西岸前行,道路弯弯曲曲,起起伏伏,兜兜转转,行近200里后,就到达玉珠畈。

       这里海拔超过300米,四围高山,中间一块小小的平野,玉珠河穿流而过。古人云:“石韫玉而山辉,水怀珠而川媚。”此地山青川美,得名“玉珠”,亦可谓实至名归。玉珠吴氏一世祖吴应龙随昆仲从江西迁来太湖,后又定居此地。

       吴应龙弟兄六人,从长到幼,依次名梦龙,应龙,渊龙,攀龙,福龙,德龙。父亲吴天宝,可称一代英雄。吴天宝曾于北宋徽宗宣和初任执金吾一职,后不满朝廷腐败,辞官归隐。宋钦宗靖康元年(1126年),金兵大举南侵,先后攻陷太原、汴梁,农历十二月,钦宗赵桓降金。靖康二年(1127年),金人册封主降派张邦昌为帝,掳掠大量金银财宝,包括朝廷各种礼器、古董文物、图籍等,监押徽钦二帝及宫人、内侍、倡优、工匠等不下10万人北去。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靖康之耻”,其年为丙午年,所以又称“丙午之耻”。抗金英雄岳飞在《满江红》中写道:“靖康耻,犹未雪;臣子恨,何时灭。” 指的就是这段历史。

       面对金兵大举南侵,朝廷曾昭告天下军民“勤王”。其时吴天宝已经辞官7年。他听到消息,变卖家产,筹集军资,招募人马,开赴前线。他告诉手下将士:“主忧臣辱,主辱臣死。金人辱我主上,掳掠百姓,奸淫烧杀,无所不用其极!凡热血男儿,自当同仇敌忾,疆场效命!”率军星夜兼程,驰赴汴梁。每战必奋勇当先,不避箭矢,最后战死阵中。

吴天宝遗像两侧对联:志在鲲鹏一代英雄藏垄亩,心关社稷千秋德范立宗祠。

       吴应龙乃吴天宝次子。定居玉珠畈后,世代繁衍,人丁渐多。传至十五六世时,正在明代末叶。张献忠占据南方,部下四处劫掠,玉珠畈多次遭受洗劫。尚字辈(十五世)、士字辈(十六世)先祖多遭杀害。吴应龙十六世孙吴士尚,被抓后遭受剖腹酷刑,族人冒死救出,藏于玛瑙山中,留得性命。伤愈后与其妻赵氏一同皈依佛教,化缘集资,在玛瑙山建造云隐庵。经十余年努力,终于在康熙丙午年(1666年)落成。吴士尚因故别居,赵氏徒步至杭州玛瑙寺,请回全本《华严经》一百卷,收藏庵中。古人缠足,赵氏往返两千余里,耗时三年又六月。她吃斋念佛三十余年,独自一人将三个孩子抚养成人。后该房后裔,繁衍至2000有余。云隐庵则在 “十年文革” 中拆除。

       玉珠畈位于太湖、英山、蕲春三县交界处,属大别山苏维埃革命老区。1931年10月,红四军28团在玉珠畈吴氏祠堂成立北桐(中)区苏维埃政府,下设六个乡苏维埃政权并赤卫队、工会、农会、妇联会、童子团等地方武装和群众组织,颁布了一系列的土地工商政策法令,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反动武装。因红军主力北上长征,该政权仅存在一年多时间。北桐(中)区苏维埃政府是皖西地区成立的最早的红色苏维埃政权之一,具有极其重要的纪念价值和教育价值,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
玉珠畈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农民革命运动,其中为革命献出生命的就达59人(不完全统计)。

       如今的玉珠村下辖22个村民小组,8.3平方公里,2150余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