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我们先看下面这幅照片。
图片中是岳西县莲云乡莲塘村“吴氏家庙”第二进厅堂。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赫然在目。
“家庙”,是“祠堂”的又一种名称,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有文化。以血脉相连为基础,相同姓氏的人聚居在某一个地方,年代既久,然后合族共建祠堂,在祠堂里供奉先祖灵位,陈列宗族家谱,宗族长老在此讨论家族大事,表彰和处罚家族人众。总之,祠堂是乡村宗族文化的缩影,一砖一瓦,一草一木,都记录着宗族文化的熏陶。
莲塘村“吴氏家庙”屹立于群山之巅,未通公路之前,小道蜿蜒,林深草密,极其难行。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时期,此地偏僻而又居高临下,进可威逼岳西县城,退可凭险阻击敌人,然后迅速撤往英山、罗田、金寨、霍山等地,遂成为皖西人民自卫军游击武装力量的联络点、筹粮点、疗养所和临时指挥部,是大别山区革命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的重要据点之一。红二十六军负责人高敬亭,多次在此举行重要军事会议。当地民众为革命武装力量筹粮集资,打探情报,运输给养,直至参加战斗,有的付出了鲜血和生命。
解放后,莲塘村吴氏家庙曾一度破败不堪。自1995年起,当地民众自主集资,在政府支持下,修复宗祠,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。接待过一批又一批上级领导、记者和慕名前来的游客。
在这里,传统文化教育和红色文化教育高度融合。宗祠东墙上张贴的专栏,生动地展示了当年革命武装力量浴血奋战的历史,激励后人牢记初心,革命到底;西墙上则宣传传统文化,教育人们牢记“至德”传统,忠于民族、孝敬尊长、宽厚待人、耕读传家。安徽省诗词协会理事、编委,岳西县吴氏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吴戌,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。
(右一为吴戌)
岳西县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土地,至今保留着许多革命遗址,像天堂镇东山社区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司令部旧址,青天乡青天村鄂豫皖边区第二次国共合作谈判旧址,包家乡鹞落坪聂家老屋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,店前镇河西村红二十八军店前河会议活动地旧址,五河镇双河村红二十八军驻扎地旧址、河南村红二十八军妙道山阻击战驻扎地旧址、红二十八军重建地旧址,响肠镇请水寨暴动旧址,还有红三十四师活动地旧址群,刘邓大军皖西区委、军区旧址,无愁农民协会会议旧址、精诚中共第一党支部旧址等等。可以说,岳西县的每一寸土地,都饱含着岳西人民的革命热情,记录着革命战士在这里艰苦奋斗、冲锋陷阵的身影。
祠堂,成为革命武装力量旧址,在岳西县这片土地上不止一处。为不扰民,在当时农户没有空闲房屋的情况下,祠堂成为革命武装力量驻扎、修整、召开会议的首选;贫苦农民也乐意腾出祠堂,为革命战士提供一个抵御严寒酷暑的场所。人民,永远同革命队伍心连着心。

庄严的党旗上,有一把镰刀,它上面凝聚着当年数亿中华贫苦农民的希望。
今天的祠堂里,矗立着中国共产党党旗,这是党和人民鱼水深情的又一次见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