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家姓:赵(趙)

【百家历史】发布时间:2024-09-21 点击数:273

           一、赵氏开氏始祖

       周穆王时,有驾车大夫名造父,在平定徐偃王之乱中立了大功,被封“赵城”(今山西洪洞县北),其后裔遂以封邑为氏。造父,为赵姓之开氏祖

       从造父上溯,可至金天氏少昊。少昊后裔皋陶,皋陶生子伯益,伯益因助大禹治水有功,受赐“嬴”姓。造父为伯益后裔,本姓嬴。

       二、先秦赵氏

       周幽王时,造父七代孙赵叔带出奔晋国,后裔赵夙受封于耿(今山西河津东南),赵夙之子赵衰受封于原(今山西济源西北),随同晋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,重耳归国即位,赵衰成为晋国重臣,助晋文公跻身“五霸”。赵衰之子赵盾,赵盾生子赵朔。晋景公在奸臣屠岸贾唆使下,灭赵朔满门,唯“赵氏孤儿”赵武程婴、公孙杵臼救下。赵武生子赵成,赵成生子赵鞅。赵鞅又名志父,亦称赵孟,赵简子。赵鞅传位赵无恤,赵无恤传位赵嘉,赵嘉传位赵浣,是为赵献子。赵献子生子赵籍,赵籍即为韩赵魏三家分晋后,赵国的第一任国君赵烈侯。此后,赵国成为“战国七雄”之一。

       三、赵匡胤与赵普

       赵氏最为有名的先祖当为宋太祖赵匡胤。其事迹史书甚详,无须赘述。

       宋太祖赵匡胤手下有重臣赵普,助赵匡胤发动“陈桥兵变”,建立宋朝,被封宰相;随后又提出“杯酒释兵权”,削弱地方武装,巩固中央集权,把天下治理得很好。宋太祖问赵普施政之法,赵普回答说:"我不过是靠了半部《论语》罢了!"赵普死后,家人整理他的书箱,箱中果真只有他活着时常读的一部《论语》。其后人遂以“半部”为堂号,“半部堂”是赵氏最为显赫的堂号之一。

       四、赵氏名人

       赵氏名人很多。除上面提到的赵盾、赵武、赵匡胤、赵普等,封建时代有政治改革家赵武灵王、书画家赵孟頫、宋徽宗赵佶(创“瘦金书”),近现代则有革命烈士赵一曼、中国宗教协会主席赵朴初等。

       五、赵氏分布

      赵氏遍布天下。赵氏前期兴起于晋;在赵武灵王时扩展至河套地区和陕西、内蒙古。秦始皇灭赵,代王赵嘉被迁西戎,赵嘉之子赵公辅子孙后代居住天水(今属甘肃),在甘肃形成望族“天水赵氏”;南朝时,“天水赵氏”一支迁居江南,还有迁居洛阳的。赵王赵迁是赵国最后一位国君,被秦始皇流放到今天的湖北房县,后裔在湖北不断繁衍;赵迁的后裔有一支迁居涿郡蠡吾(今河北博望县西南),此地属河间府,被称为“河间赵氏”。赵匡胤登帝位后,赵氏为官为商,分布更是广泛。总体上赵氏播迁路线由北而南,乃至天下四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