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家姓:孙(孫)

【百家历史】发布时间:2024-09-22 点击数:576

       一、孙姓起源,可分为八大类:

       一)周平王时,卫武公佐周伐西戎有功,被赐公爵,卫武公之子名惠孙,子孙以孙为氏,惠孙为其开氏始祖;

       二)春秋时,楚王蒍冒六代孙蒍艾腊,芈姓,字孙叔,史称“孙叔敖”,其后代以“孙”(先祖之字)为氏,孙叔敖为其开氏始祖;

       三)殷商末年,纣王昏聩,残杀比干,比干后裔中有一支因此改姓“孙”。

       四)周武王封舜之子商均的后裔妫满于陈,因得氏“陈”,后代有陈完,改氏田。田完六代孙田书因伐莒有功,齐景公封田书于乐安(今山东惠民县),并赐姓“孙”。孙书为其开氏始祖;

       五)战国荀子,名况,字卿,赵国人,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,两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,改称孙卿,其后裔自此以“孙”为姓,荀子为其始祖;

      六)西汉夏侯婴曾孙夏侯颇随外祖父,改姓孙,孙颇(夏侯颇)为该支开氏始祖;

      七)三国时孙坚赐部将俞河“孙”姓,孙河(俞河)为该支开氏始祖;

      八)清满洲八旗之一孙佳氏集体改姓孙。

      二、郡望堂号

      因起源较多,郡望堂号也多。郡望有太原郡、陈留郡、乐安郡、汲郡、东莞郡、吴郡、富春郡等。堂号有平治堂、乐安堂、富春堂、映雪堂(囊萤映雪掌故中,映雪的主人公名孙康)、敦叙堂、积善堂、鹤衍堂、嘉会堂、东莞堂、燕翼堂、万石堂、垂裕堂、孝友堂、兵法堂(孙膑、孙武皆有《兵法》传世)、太原堂等。

       三、孙氏名人

       孙氏名人很多。除上面提到的,三国时孙坚、孙策、孙权首列其中,曹操曾言:“生子当如孙仲谋”。仲谋,即孙权的字。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,提出“三民主义”主张。中医学家孙思邈集数十年临床实践,编著成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和《千金翼方》,晚年还主持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《唐新本草》;他提倡脏腑虚实、寒热辨证,对后世脏腑辨证影响深远。

       四、百家姓氏,位列第三

       在《百家姓》中,孙氏位列“钱”姓之后,排列第三。有一种说法,《百家姓》成书于北宋初年,其时吴越国尚在,国君遵循先祖钱鏐遗训,与中原交好,对宋称臣,但其地位,最低也属附庸之国。当时吴越国国君正妻名孙太真,站在维护两国关系的角度,北宋初年“钱”、“孙”均属显姓,因此编书者将“钱”排第二,“孙”列第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