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

2024-09

东方古国文化的一支奇葩 (作者:尤喜文)

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一无二,首推对联。...

20

2024-09

贫穷年代的记忆 (作者:吴晓阳)

每家都有一点“自留地”,精心安排茬口,挖了红薯,就种萝卜;拔了萝卜,就“秧洋芋”;挖了洋芋,又插红薯。就像不停地鞭打一匹弱小的瘦马,农民一年到头都不让这点“有限而更显金贵”的“自留地”一天空着。早上出工之前,傍晚收工之后,是打理“自留地”的时间,起身往“自留地”时,伸手刚能分辨五指,走进家门时伸手已经不见五指。“日出而作,日入而...

20

2024-09

集体经济、集体意识与乡村振兴 (作者:尤喜文)

现在农民的集体意识,日渐淡泊。政府要脱贫攻坚,村里要发展经济,农民都不怎么关心。所以,有人说,我们目前的乡村振兴,都是政府在努力,干部在出力,农民并没有真正动起来。与此形成对比的,是家族要做祖堂、做祠堂,农民反而十分热心,捐款1万,2万,5万,10万,毫不吝惜。农民认为,做祖堂,做祠堂,这是家族集体的事情,与每一个家族成员有关,...

20

2024-09

乡村振兴系列谈之二——“钱”的问题

在政府政策支持的前提下,把在城市创业成功的农民请回家乡二次创业,引导务工农民立足农村联合创业,吸引金融、地产等资本投资农村、投资农业,多管齐下,一定能够解决乡村振兴中“钱”的问题。

19

2024-09

“卧薪尝胆”与“当道尝屎” (作者:尤喜文)

勾践“尝屎”,是有史书记载的。《吴越春秋》载:勾践入吴之后,住于石室之中。一日,勾践走出石室,召见范蠡,说:“吴王生病,三个月了,病还没好。国君生病,臣下一定忧虑;况且吴王待我,恩情深厚。我希望你能为吴王占卜。”范蠡占卜之后,说:“吴王不会死,卦象甚明,到己巳日即当康复。”勾践说:“我身居困厄,却能不死,全赖您的计谋。希望这次您...

19

2024-09

长此以往,竹山无竹:——退休老书记吴金荣呼吁:严禁挖冬笋、挖“当年笋”,加强毛竹加工业招商引资

吴金荣,今年实龄78岁,退休前曾任宿松县北浴乡乡长、党委副书记、柳坪乡书记,人大主任,网名“竹君”,一直关注毛竹产业发展和山区农户增收。从2021去年起,他反复呼吁:由于多年来一直没有禁止挖冬笋、挖“当年笋”,山区毛竹林繁殖能力下降,长此以往,“竹山无竹”。

19

2024-09

插进党旗的家庙 (作者:尤喜文)

岳西县莲塘村“吴氏家庙”屹立于群山之巅,未通公路之前,小道蜿蜒,林深草密,极其难行。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时期,此地偏僻而又居高临下,进可威逼岳西县城,退可凭险阻击敌人,然后迅速撤往英山、罗田、金寨、霍山等地,遂成为皖西人民自卫军游击武装力量的联络点、筹粮点、疗养所和临时指挥部,是大别山区革命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的重要据点之一。红二十...

19

2024-09

白凤乡吴氏创修通宗谱序 (注释、翻译:尤喜文)

吴氏祖先,来源于周的姬姓。泰伯的后人在吴地封王,于是以吴为姓。经季简、叔达、周章、熊遂、柯相,到第十九世是为寿夢,寿梦生季札,封地在延陵,人称“延陵季子”,推行教化礼乐,赢得四方之人的崇敬。后人成为诸侯、公卿、大夫、进士、名儒、隐耆的,一个接一个,跻身于缙绅之间。枝叶蔓延,宦遊四方,在做官的地方占卜定居,比比皆是。那些定居在南昌...

18

2024-09

无为市吴氏鼎堂公支简介

无为古称“濡须”,有“濡须河”(后改称“濡河”)。三国时曹操在此筑城,改“濡须”为“无为”,自此一直沿袭至今。无为市有吴氏多支,凤凰桥一带一支迁无(无为市)始祖为吴鼎堂。据鼎堂公宗支《吴氏宗谱 ·...

18

2024-09

宗谱为什么把朝廷诰封放在首页? (作者:尤喜文)

我见过的宗谱,一般首先是“目录”,“目录”中,“卷之首”(即第一册)排在第一位;“卷之首”中,诰命又排放在最前。所谓“诰命”,就是皇帝封赏之敕。一个家族,只要受过朝廷封赏的,都要录入家谱,放人“卷首”。这完全可以理解。家谱不只是为了记录世系坵陇,还有宣传家族、教育子孙的目的。而受到朝廷嘉奖,无疑是最大的荣耀,是整个家族底蕴深厚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