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

2024-09

草根老哥

草根老哥姓吴,大名“子林”。吴子林出身农家,小学毕业后回家干农活,十八岁参军,通讯兵,背着话机,肩扛电话线,在野外奔走。参军时恰逢“万炮轰金门”。那时我还是一名正儿八经的小学生,天马行空,以为“万炮轰金门”就是我方万炮齐发,炸得敌人血肉横飞,蒋介石心寒胆战。殊不知,金门的敌人也敢朝我方打炮。而且毫不咋地的一炮,刚好炸断我方一根重...

20

2024-09

人生终结时的愿望 (作者:吴晓阳)

一位老人去世了。他生前住在县城,按照他的临终遗嘱,子女在老家祖堂设立了灵堂。祖堂的屋顶已经坍塌,两边的山墙也几乎全无,前墙、后壁摇摇欲堕。子女就在这已经不能称为“祖堂”的地面上,支起一爿帐篷,挂起耗帐,设立老人的灵位。前来送别的亲戚故旧,就在这里烧香磕头,跟老人告别。

20

2024-09

“右衽”与“左衽”

《论语·宪问篇》: 子曰:“管仲相桓公,霸诸侯,一匡天下,民到于今受其赐。微管仲,吾其被发左衽矣。”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管仲辅佐桓公,称霸诸侯,匡正天下,老百姓到今天还享受到他的恩赐。如果没有管仲,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,衣襟向左开了。”

20

2024-09

乡村振兴系列谈之三 —— “业”的问题

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。有产业才有岗位,有岗位才有收入,有收入才能致富,致富了,就有钱整治环境,提升消费,反过来拉动产业发展,形成不断优化的良性循环。一、认真分析产业生存发展环境,科学选择项目。二、建设农村产业生态系统,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。三、科学规划产业布局,合理构建产业群落。四、生产型企业与服务型企业互相结合,组成产业群落。

20

2024-09

乡村最小的“官员”

中国最小的“主任”,是学校班主任;乡村最小的“官员”,是村民组长。 村民组长,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,叫生产队长,不拿补贴“工分”,天天跟人民公社社员一起下地干活,而且要带头干,累活脏活少不了一份。那时候,我家那个生产队长叫吴金水,身材高大,背有点儿驼,辈分较矮

20

2024-09

奇妙的汉语言 ( 作者:吴晓阳)

德国谚语说:语言像蜜,什么都能粘上(表达)。文化的流传,首先靠的是语言。中国话(此处专指汉语)是最神奇的语言之一。它的神奇,一是“美妙”,二是“奇妙”。

20

2024-09

东方古国文化的一支奇葩 (作者:尤喜文)

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一无二,首推对联。...

20

2024-09

贫穷年代的记忆 (作者:吴晓阳)

每家都有一点“自留地”,精心安排茬口,挖了红薯,就种萝卜;拔了萝卜,就“秧洋芋”;挖了洋芋,又插红薯。就像不停地鞭打一匹弱小的瘦马,农民一年到头都不让这点“有限而更显金贵”的“自留地”一天空着。早上出工之前,傍晚收工之后,是打理“自留地”的时间,起身往“自留地”时,伸手刚能分辨五指,走进家门时伸手已经不见五指。“日出而作,日入而...

20

2024-09

集体经济、集体意识与乡村振兴 (作者:尤喜文)

现在农民的集体意识,日渐淡泊。政府要脱贫攻坚,村里要发展经济,农民都不怎么关心。所以,有人说,我们目前的乡村振兴,都是政府在努力,干部在出力,农民并没有真正动起来。与此形成对比的,是家族要做祖堂、做祠堂,农民反而十分热心,捐款1万,2万,5万,10万,毫不吝惜。农民认为,做祖堂,做祠堂,这是家族集体的事情,与每一个家族成员有关,...

20

2024-09

乡村振兴系列谈之二——“钱”的问题

在政府政策支持的前提下,把在城市创业成功的农民请回家乡二次创业,引导务工农民立足农村联合创业,吸引金融、地产等资本投资农村、投资农业,多管齐下,一定能够解决乡村振兴中“钱”的问题。